张翼:匠心能手,以“智”取胜

发布于:2024-05-20 09:35 作者:倪浩添

中企视讯(编辑 邢侠)前进的路总是荆棘遍布,困难丛生,越过高峰,才能一览绝美风景。青春勃发的张翼抱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信条走出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参加工作以来,张翼先后参与多个桥梁、市政公路项目的现场施工和技术管理工作。他目前担任中交二航局四公司上海片区总工程师,2024年5年荣获上海市静安区“静安能手”称号。

 

 

 贴装“钢化膜”尽显“本色”

 

2012年,被誉为”中国的金门大桥”的南京四桥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南京过江通道的通行能力,优化南京区段过江交通组织结构,进一步分离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使南京过江设施的功能更加明晰。

 

时间记录成绩,奋斗成就辉煌。南京四桥作为江苏省重点工程之一,工程质量是重中之重。工程中所使用的节段梁必须同时兼备“内实”“外光”两大特点,时任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的张翼在巡查中发现节段梁表层时常出现剥落,极大影响了箱梁外观质量。为此,张翼在项目领导的支持下,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编制可行解决方案。

 

几天的讨论,仍不得其解。正在思忖之际,张翼拿起手机,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在普通钢模板上贴装“钢化膜”,说干就干,通过对原材料、模板和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控制,极大改善了节段梁的平整度,混凝土外观平整光滑呈镜面,尽显混凝土“本色”,推广使用后,奏效显著。

 

硕果不止于此,在他所在团队的努力下,2019年,南京四桥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一度成为桥梁届的“翘楚”。如今,南京四桥所在的栖霞山风景区每年游人如织,对大桥的好评也纷至沓来。

 

千吨箱梁“乾坤大挪移”

 

从“中国桥”到“中国路”,张翼亲手铸就“一桥跨长虹”的美景奇观,如今再度倾尽心力,致力建设上海浦东市政公路。

 

“时间就如一张蛛网,织得格外紧密,一大堆棘手且未知的难题在前方等着,专项技术方案刚有点眉目,一切仿佛那么遥远,但又迫在眉睫。”张翼回忆初入上海项目时的场景。

 

2016年11月,项目筹备之初,张翼就早早地编制好了项目施工技术方案。但在策划审核会上,业主、监理方纷纷表示质疑,认为30来岁的总工程师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不能担此重任。

 

面对意料之中的质疑,张翼当即立下表态:“请给我们一点时间,项目部保证会提供一套满意有质量的方案。”经过三个月来不胜其烦的反复调整大改后,该项目施工方案最终于2017年初定稿。

 

一波已平,一波又起。该项目施工路线中的超重弯坡梁拆除段处上海闹市区,附近的老小区建设年限久,抗扰动性差。按照传统方案是机械拆除,每天仅能拆除50方,十几二十天才能完成,怎样既能加快拆除,又能减小地层扰动成了“拦路虎”。

 

面对困难,张翼提出了先平移后拆除的思路。无法想象,要配备怎样的“利器”才能将如此庞然大物要按照既定方向不偏不倚转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张翼的主持下,项目部不断推陈出新,完善方案,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会议研讨拉锯战后,SPMT自行模块运输车这一可行性方案开始实施。此前,SPMT多用于船舶、飞机等超大型机器设备的运输。为了将其移花接木用到运箱梁上,张翼的团队在程序设计上动了一番脑筋。而这一次,采用SPMT,每分钟平移的距离达到1米。平移箱梁的时间也从十几二十天压缩到6个小时,实现大型桥梁安全、高效、创新、经济、环保拆除。

 

最终,混凝土箱梁“悄无声息”的完成了移动拆除,交通和居民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你们真的很不错,应该说在全线是最佳开局”,提起张翼带领的团队,业主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一路耕耘、一路繁花,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上海市交通建设品质工程、上海市优质结构奖、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等荣誉接踵而来。

 

如今的他,依旧不忘初心,在艰苦的施工生产一线上摸爬滚打,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广阔大地,用汗水浇筑百年工程,用奋斗和奉献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坚信,天道酬勤,只有足够勤奋努力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山巅,一睹灿烂的霞光。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