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廷:以数字光影书写东方故事的全球化表达
在“消费促进年”的政策东风下,文化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撬动内需的战略支点。从湖北武汉民众乐园的泰坦尼克号VR全球首展,到成都东郊记忆的非遗皮影光影秀,上海影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光廷Temple of Light(以下简称“上海光廷”)正以“新质生产力”激活文化消费新场景,用数字技术让东方美学与世界产生共鸣。
上海光廷创始人 徐铖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新“地标”
2025年新春,武汉民众乐园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船奇”——全球首展《泰坦尼克号“遗落的船奇”》VR探索体验在此启幕。这场由法国沉浸式文娱品牌Eclipso出品、武汉文旅和上海光廷引进的展览,依托HTC VIVE大空间追踪技术,让观众“登临”1912年的巨轮,在自由行走中触摸历史温度。
在泰坦尼克号VR体验中,技术的“隐形之手”成为情感共鸣的催化剂。HTC VIVE的大空间追踪技术带领观众以1:1的比例“踏入”历史现场:从繁忙的发动机房到乘客的客舱,从壮丽的日落到盛大的舞会,观众可自由地漫步在泰坦尼克号上,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探索这艘传奇巨轮的魅力,探寻她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上海光廷创始人徐铖认为:“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不仅仅是视觉奇观,更是运用现代技术构建起情感联结。”
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东郊记忆,一场东方美学盛宴同步绽放——《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秀》将8米高工业建筑幻化为流动的《山海经》画卷。作为皮影戏发源地之一,展览特别融入四川馆藏文物与“熊猫戏竹”创意彩蛋,让非遗在数字维度焕发新生。这场历时两年打造的沉浸式演出,源于上海光廷团队对国潮文化的深刻洞察。自2021年成功打造了一系列世界经典IP后,团队敏锐捕捉到公众对本土文化的情感需求,最终选定千年皮影戏作为首个中国主题原创项目。
为实现文化表达的破壁新生,上海光廷与马氏皮影博物馆展开了深度合作。团队不仅完成了3000余件皮影的数字化建模,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创作,将传统“三签七纵”操控技法转化为数字动画语言。配合中国乐团的原创配乐,创造出了一个完全由皮影元素构成的光影异想世界。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文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光廷将致力于为各文旅景点、城市商业空间和地标场地等提供数字文娱技术,展现更多有趣的文化IP和所在地的历史故事,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传统文化如何与世界“接轨”
近年来,上海光廷创新性地探索出“数字解构—文化重构”的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和出海开辟了一条可复制的新路径。早在2023年12月,《一梦华胥》登陆加拿大蒙特利尔绿洲艺术中心,由此开启了中国主题沉浸式光影展登上世界舞台的序幕,展览首月即吸引了超过1万人次的参观者,创下了绿洲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的客流量记录。
徐铖坦言,在创作《一梦华胥》时,团队遇到了非遗文化数字化开发的多重挑战,尤其是素材采集困难。由于非遗多依赖口头或表演形式传承,难以标准化记录且易受时间影响。此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皮影戏等非遗文化从乡村转向都市,如何平衡保护与创新成为重要议题。
上海光廷的破局之策是打造“跨文化合作”,邀请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超过100名顶尖创意人才共同参与,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携手合作,将各自对中国非遗皮影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融入了作品创作之中,共同创造了这部具有国际语言、国际视野的数字作品。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致敬,更是对中华文化创新传承和国际化发展的有力推动,为全球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和深刻的审美体验。
从长江畔到塞纳河,上海光廷正以科技为舟、文化为帆,稳步前行在中国数字内容的出海新航道上。“我们坚信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改良,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的有效途径。”徐铖表示,随着更多项目的开展,上海光廷将继续引领潮流,让世界领略到东方智慧的独特魅力。
中企视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