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草水墨艺术展温岭启幕 乡愁入墨四十载,笔底山河见故园
中企视讯(编辑 吕贻锋)2025年5月20日,浙江温岭——下午3时,由温岭书画院、温岭市书法家协会、温岭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寄情故乡——沈三草水墨艺术展”在温岭书画院正式开幕。展览以百余件水墨力作,全景式呈现艺术家沈三草对江南故土的深情回望与艺术探索。
故园速写:泛黄纸页里的青春记忆
展览现场,沈三草动情回忆道:“四十年前,我带着装满速写的皮箱离开温岭,那些钢笔勾勒的街巷、木船与矿工身影,是青春最滚烫的印记。这些都记录在1983年的速写本中,新河古镇的茶馆烟火、石矿工人的坚毅剪影、横湖桥的潺潺流水跃然纸上。这些发黄的纸页与钢笔痕早已“共生”,每一道褶皱都承载着艺术家对故乡的炽热情感。
古镇长卷:六十年代的时空切片
展览核心展品《新河古镇图》长卷(16米×0.68米)以全景视角复刻上世纪70年代古镇风貌:十字街的喧嚣市集、寺前埠头的乌篷船、私塾孩童的嬉戏场景,被评论界誉为“新时期的《清明上河图》”。沈三草坦言:“我强化了老屋飞檐、石板纹理等符号,但构图上大胆留白,让水墨氤氲出时光的诗意。”该作品被中央美院博导邵大箴赞为“兼具史料价值与文人意趣”,沪上画家陈佩秋亦为其题写引首。
艺术人生:从浙东学子到海派名家
沈三草(原名沈从斌),1958年生于浙江温岭,2004年定居上海。自幼受谢稚柳、陆俨少等名家指点,深植宋元文人画传统文脉,又融汇浙沪技法,形成“海派写意”与“浙派工笔”交融的独特风格。1994年于北京画院研修,吸收北方山水画的雄浑气象,形成“南韵北骨”的独特语言。定居上海后,将国际现代艺术思潮注入水墨创作,开创“青绿撞色”的彩墨实验。其作品以高古格调、文人意趣著称,曾获全国美展学术创新奖,戏曲人物系列被列为中国国家画院“新水墨研究范本”。作品在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轩等拍卖行屡创高价,入选“中国当代最具升值潜力中国画100家”。沈三草的艺术探索始终秉持“自悟得法” 为道日损的自在之境。
文化回响:故园从未远去
策展人吕贻锋在展览现场中感慨:“沈三草的笔墨是游子与故土的和解——既非对江南的浪漫想象,亦非对都市的疏离批判,而是以水墨为舟楫,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重构精神原乡。”这场展览不仅是艺术家的返乡巡礼,更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唤醒。当斜阳穿透展厅玻璃,速写本上的墨迹与长卷中的古镇光影重叠,仿佛时光在此刻完成闭环。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邀您共赴这场跨越四十年的故园之约。
中企视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