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茶韵,乡月同圆——上海安溪商会第二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中秋博饼文化活动
中企视讯(编辑 武佳炜)月圆浦江,茶韵飘香。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9月27日下午至晚上,上海安溪商会于闵行区七莘路友谊会客厅隆重举行商会第二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中秋博饼文化活动。来自沪闽两地各级领导、上海福建省市县区商会秘书长、上海安溪籍乡贤、上海安溪商会会员、友好商会代表、中央及沪上媒体记者等各界领导、嘉宾、人士近900人欢聚一堂,参加了大会活动。
回顾总结:凝聚乡谊,共绘新篇
商会理事长王庆喜代表理事会作年度工作报告。他全面回顾了一年来商会在服务会员、促进沪安交流、开展公益慈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一年来,商会秉持“团结、互助、共赢”的宗旨,与会员心手相连、共同前行。许金典会长带队赴惠州祝贺兄弟商会就职;秘书长李金川代表出席泉州市创新大会;商会代表荣归故里,共庆安溪一中百年华诞;热情接待县委常委、统战部肖印章部长带队的世界安溪青年联谊会来访;齐聚泉州恭贺泉安市商会新一届理监事会就职;还有其乐融融的新春团拜会、别开生面的“茗动女王节”茶文化活动……无不彰显上海安溪商会的蓬勃生机与社会影响力,传承着安溪人团结协作、恋祖爱乡的美好传统。商会自创立11年来,先后获得上海福建商会和安溪县有关部门授予“十佳商会”、“友好商会”“创新商会”等殊荣。
王庆喜指出,商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界领导的支持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未来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会员企业实现更大发展。
奖学励才:传承希望,照亮未来
在温馨的乐曲中,大会进入奖学环节。商会党支部书记黄双福书记宣读了2025年度助学奖学名单,多名在沪求学的安溪籍学子获得表彰。安溪枫下书院创办人、复旦大学孙燕华老师与上海安溪商会妇女委员会主任陈小杨女士共同为学子们颁发奖学金。李金川秘书长勉励学子不忘家乡根、不负时代梦,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嘉宾致辞:汇聚智慧,共谋发展
乡贤、国家973科学家余木火教授以“安溪精神与科技创新”为题发表致辞,鼓励安溪企业家弘扬敢拼善赢的优良传统,积极拥抱科技变革。许金典会长在中秋寄语中强调,商会将坚持“团结、互助、发展、共赢”的宗旨,持续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安溪人之家。上海市福建商会秘书长吴志晖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福建商会与安溪商会始终亲如兄弟、同声相应,我们将继续并肩同行,整合优势、共享机遇,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弘扬闽商精神、凝聚闽商力量,共同擘画合作新图景。
博饼欢宴:骰声笑语,情满中秋
随后进行的闽南传统博饼活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今年的博饼活动不仅保留了传统精髓,还注入了亲情元素。商会会员和乡亲纷纷派出家人参与节目表演,舞台文艺节目丰富多彩,为大会和博饼活动注入活力,增添喜庆热闹,为大会圆满成功喝彩!
八位特邀嘉宾共同启动开博仪式,骰子声声传递着吉祥与喜悦。经过激烈角逐,多位乡贤在“王中王”争霸赛中赢得终极大奖。晚宴环节,许金典会长携商会班子成员共同举杯,向全体来宾致以节日祝福。在《安溪是我家》的悠扬旋律中,乡情交融,笑语不绝。
博饼是闽南地区一年一度独具特色的传统活动。相传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排解士兵中秋思乡之情,其部下洪旭发明了这种博饼游戏。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八月十三至十八,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一充满智慧的创举,既安抚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又鼓舞了士气。这一独特的中秋游戏后来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博饼不仅仅是游戏,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闽南人乐观向上、勇于拼搏精神的体现。在闽南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博饼中来,希望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彩头。这种独特的中秋庆祝方式,也体现了闽南人重视团圆、共享欢乐的家庭观念。展现了闽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它起源于军营,流传于民间,发展于现代城市,社会各界和社团,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却始终保持核心文化内涵。“博饼等大众化游戏融入中秋佳节,让传统节日更富有时代气息和吸引力,也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文艺荟萃:乡音乡韵,共庆团圆
大会召开及博饼活动后,精彩的文艺表演陆续登场。歌曲、舞蹈、独奏等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了在沪安溪人多才多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活动在《难忘今宵》的合唱中圆满落下帷幕,镜头定格下了一张张洋溢着温情与自豪的笑脸。
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乡情交融的盛会,更是安溪人在沪团结奋进的生动缩影。未来,上海安溪商会将继续携手全体会员,凝心聚力,为促进沪安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贡献更多力量。
中企视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