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白景峰教授:USg-PHIFU系统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破局之路
中企视讯(编辑 周天琪)9月23日至27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的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联合展台前,“相控阵列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下称“USg-PHIFU系统”)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器人的动态演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作为该系统的核心研发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白景峰教授接受专访,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相控阵聚焦超声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并分享了团队研发该技术及推动其实现临床转化的过程。
陈亚珠院士领衔“无创治疗”十年攻坚
回溯技术研发历程,白景峰始终将陈亚珠院士视为“领路人”。“毫不夸张地说,陈亚珠院士带领我们实现了技术的核心目标,”白景峰满是感慨。作为我国微无创治疗领域先驱、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资深教授团队核心,陈亚珠院士早在2015年便牵头承接USg-PHIFU系统研发任务,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开启“无创治疗肿瘤”的攻坚之旅。
这是一段“步步扎实”的历程:2020年,技术转化成功落地,首次实现相控阵无创治疗的临床应用;2024年,2.0版本PHIFU系统斩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国内首张相控阵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类注册证,标志着该技术正式迈入规模化临床应用阶段。
“相控聚焦超声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实现肿瘤原位灭活,且无需侵入人体即可将能量精准送达病灶。”白景峰介绍,这项技术从根源上优化了治疗体验——不仅大幅缩短治疗时间,还显著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使原本需要住院的肿瘤治疗,升级为可在门诊完成的便捷流程。
图片说明:相控阵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
核心技术破解“精准无创”难题
在团队研发工作中,白景峰主要聚焦超声引导相控阵聚焦超声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拓展,同时作为系统研发的主要设计者,深度参与了整套治疗系统的研发与转化。他指出,该治疗系统是集硬件装备、核心部件研发与AI赋能于一体的完整体系——AI技术贯穿系统全程,支撑肿瘤目标定位、图像处理及智能化治疗计划方案制定,最终使系统成为临床中“无形的无创手术刀”,可精准原位杀灭肿瘤。目前,已落地的设备可实现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的原位灭活,切实满足临床病患需求。
那么,USg-PHIFU系统如何实现“精准无创”?白景峰给出了阐释:“核心技术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为“电子相控调焦”技术: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相位,可实现聚焦焦点的快速调整,确保能量精准、高效送达目标位置;其二为“肿瘤精准定位”技术:精准锁定肿瘤位置后,结合电子相控调焦技术,可实现对两三公分肿瘤的原位灭活。此外,系统通过硬件、核心部件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真正解决了临床治疗需求,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图片说明:团队临床科研应用
产学研合作模式树立行业典范
2024年,白景峰欣慰看到,该技术在历经多年研发与临床推进后,最终成功转化为三类医疗器械并进入临床应用,为无创肿瘤治疗领域注入新动力。
“技术落地,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白景峰特别强调了与上海中惠医疗的合作——双方不仅成立USg-PHIFU联合实验室,更构建了“研发-测试-临床”的闭环合作模式。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了USg-PHIFU系统的价值。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系统对子宫肌瘤等适应症的治疗有效率达92%,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传统治疗缩短70%。
对于未来,白景峰透露了更清晰的规划:团队正与中惠医疗联合推进3.0版本研发,聚焦“全智能化超声治疗机器人”,计划2027年正式上市,首攻方向便是乳腺肿瘤无创治疗。“3.0版本将实现‘全自动手术’,还会融合两种治疗模式,适用范围更广、治疗更精准。”
更具想象力的是,这项技术还瞄准了“未来场景”。“太空旅行中,医疗条件有限,不出血、恢复快的精准治疗尤为重要——USg-PHIFU技术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白景峰展望道。
在白景峰看来,上海交大与中惠医疗的合作,为医疗技术转化树立了“快落地、真惠民”的典范:“通过与企业快速联动,让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临床能用的产品,才能真正造福患者。”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更多“中国原创”超声治疗技术走向临床,让这把“声波手术刀”不仅服务国内患者,更能走向全球,为世界肿瘤无创治疗贡献中国智慧。
最新文章
风采展播
产业经济
中企视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