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携无创治疗技术亮相工博会

发布于:2025-10-11 18:51

中企视讯(编辑 秦哲瀚)9月23日至27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及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成为全球工业领域的焦点盛会。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展台展出与中惠医疗联合研制的“相控阵列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下称“PHIFU系统”)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器人引发广泛关注,这款国内首个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相控阵列无创治疗设备,以工业技术跨界医疗的创新实践,成为“工业新质”的鲜活样本。

 

图片说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器人

 

工博会现场,PHIFU系统通过动态演示直观呈现了“隔空治瘤”的优势:治疗探头无需侵入人体,仅依靠超声波能量聚焦产生的热效应,就能在体外完成肿瘤组织的靶向消融。相较于传统手术,这种方式可显著减少患者痛苦、缩短康复周期,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我们针对肿瘤治疗创新性提出‘血管截断’疗法,正是通过PHIFU系统的相控聚焦超声技术阻断肿瘤血供。”中惠医疗创始人、CEO朱威桢在展会现场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落地,实现了无创条件下的肿瘤精准消融。​

 

这一医疗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产学研深度协作的支撑。中国工程院陈亚珠院士领衔、白景峰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依托交大医工交叉平台突破技术转化瓶颈,攻克相控阵列超声动态聚焦难题,最终与中惠医疗共同打造出这款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相控阵列聚焦超声无创治疗平台,推动肿瘤治疗从“有创开刀”向向“精准智能无创”。​

 

图片说明:团队临床科研应用

 

回溯PHIFU系统的“纯原创”研发之路,其起点始于2014年。朱威桢表示,当时全球聚焦超声技术仅覆盖30余种适应症,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存在明显技术空白。在陈亚珠院士团队奠基后,上海交大与中惠医疗组建联合实验室,开启十年攻坚:2015年中惠医疗承接交大实验室技术研发工作;2017年首台原型机成功诞生;2020年前后,PHIFU系统完成临床试验,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系统对子宫肌瘤等适应症的治疗有效率达92%,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传统治疗缩短70%;2024年,2.0版本PHIFU系统获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可实现空间内焦点电子灵活偏转与亚毫米级精确定位,如同为治疗配备“声波雷达”,精准锁定肿瘤组织。​

 

图片说明:双目治疗头

 

“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肿瘤治疗的‘创伤壁垒’,144路独立可控阵元实现的立体适形靶向覆盖,标志着我国在超声治疗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白景峰教授评价道。​

 

而 PHIFU 系统的临床转化,更开创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新高度。据介绍,目前该技术已构筑起2项 PCT专利、13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 11 项软件著作权的技术壁垒,从多角度驱动项目平台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广泛市场需求,预计未来装机量超1000台、产值突破150亿元,其技术优势还可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动相关设备引进。​在社会效益层面,PHIFU 系统的核心技术将有力促进医保降本,同步赋能患者普惠医疗与医院效能跃升。

 

面向未来,中惠医疗已明确PHIFU系统的迭代与普及计划:目前正推进3.0版本“聚焦超声治疗机器人”研发,计划2027年上市,首攻乳腺肿瘤无创治疗,且已攻克全球多种超声能量同步输出难题;同时将依托上海交大的技术积淀与临床机构反馈,推动无创治疗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未来三年还将重点突破海外市场准入壁垒,让中国原创的“声波手术刀”服务全球患者。​

 

在本届工博会上,PHIFU系统不仅展现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创新实力,更以“工业与医疗跨界融合”的实践,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与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