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亮点纷呈

发布于:2025-09-23 10:20

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是国内首个以“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型展会,秉持“万‘象’需求·全球揭榜”主题,聚焦“创新需求、人才支撑、资本力量”,搭建需求、成果、人才、资本等技术市场要素充分交汇融合的展示对接平台。大会打造“1+3+365”展会对接模式——1个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在线服务全生态,3天展览展示+活动要素集聚全球化,365天持续对接全流程。

 

往届亮点速览

大会作为浦江创新论坛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五届,共释放21000余项技术需求、35000余项全国科技创新人才岗位需求,展示4080项创新产品与优质成果,3113家企业释放超1000亿需求投入金额,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近180亿。宝武、华润、海尔、阿斯利康、大金等国际国内行业头部企业都在展会上发布需求,找到解决方案,如三黍生物、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知耕资本签署三黍一带一路产业基地合作协议,在柬埔寨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组建富黍国际,首期计划投资1.5亿建设特种薯类淀粉全产业链项目基地与商业化落地。

 

本届大会亮点

2025 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将于2025年9月20日-22日在上海浦东张江科学会堂举办,计划展出面积 1 万平方米。大会同步设置InnoMatch线上展示平台,线上线下预计释放10000余项技术需求,需求解决投入金额超200亿,发布人才需求2000条,汇聚600项待转化优质成果与500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120余家行业骨干企业、100余家科研机构、10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2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展,其中计划线下参展的国际国内各类创新主体超过200家。

 

“4 +3”布局板块

 

大会现场分为“4 +3”布局板块。4个核心区分别为企业创新区、国家地区馆、创新成果区、科技服务业区;其中,企业创新区目前已有中建八局、中广核、华润、中电金信、海智在线、华谊集团、上飞院创新谷、中铁市政环境公司、上药和黄药业等20家行业骨干企业确定参展,集中释放待解决创新需求,由各地科技主管部门推介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邦得科技控股集团、山东嘉世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北京首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展,以展示创新产品为主;国家地区馆展出白俄罗斯(主宾国)、辽宁(主宾省)、国际长廊(新加坡、德国、法国、英国、芬兰、荷兰、巴西、匈牙利)、重庆等;创新成果区将有国内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参展,其中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在沪19家单位,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15家单位参展;科技服务业区集聚脑机接口、天泽云泰、集成电路材料、第四代半导体概念验证平台等6家面向未来产业的概念验证平台。同时汇聚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点威知识产权代理、北京品源专利代理、上海港荣知识产权代理、Trendlines等涵盖科技服务、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30家单位。

 

3 个功能区分别为未来技术体验区、技术交易集市和技术交易活动。目前已征集到80余项人工智能、大健康、合成生物等领域的成果转化产品与未来技术体验场景参展。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首发首秀已征集到上海交通大学脑机接口专用芯片、魔方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应用、上海大学未来超高清技术硅基Micro-LED数字车灯、仁济医院的框架核酸分子计算诊断芯片与器件、华山医院的脑胶质瘤治疗性DC疫苗及衍生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转化、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的数医AIagent等10项代表性创新成果与转化案例,绿色技术银行、海智在线、国巡机器人等近10条数千万技术需求,上海工商联拟发布一批民营企业需求,高校全赋权成果发布等。未来技术体验区将以人工智能、绿色技术、合成生物等为主要场景,中电科21所、云量几何、乐活元医学等公司的机器人、婴儿头骨矫正、智能血压手表等产品已确定参展;技术交易集市将集中汇聚未在线下参展的需求、成果以及人才招聘信息,并支持现场购买,推广转化成果,瑞金医院的无创血糖仪、自动眼征测量仪、RuiWatch手表等产品,农科院的灵芝孢子油软胶囊、灵芝孢子油维生素E软胶囊粉等产品,中科优势的叶田强益生菌、中生健多肽小干片等产品;技术交易服务包括“转化门诊”和特设“专家门诊”精准对接活动;大会招募百余位科技主播和“网红”,加强展览展示的互动宣传。

 

“1+1+2+X”会议活动

 

大会会议活动采用“1+1+2+X”模式,包括1场开幕式、1场技术经理人特训营、2个主题活动和X场配套活动。其中开幕式包括开幕致辞、开幕演讲,并启动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与技术经理人百位合伙人(TT100),设置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首发首秀暨示范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及发布。1场技术经理人特训营将包括1天理论培训+3天实战训练,通过导师带队开展“淘展”的模式,走进真实转化项目。2个主题活动包括世界技术经理人峰会、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汇。其中世界技术经理人峰会虹桥专场由工信部火炬中心指导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汇由科技部评估中心主办实施,计划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发布团标《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规范》与上海市地标《概念验证机构建设与服务指南》。配套活动将举办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首发首秀活动、科技网络主播大赛、发布胡润创界者·长三角技术经理人榜单等。

 

大会主要嘉宾及仪式

 

大会各专题论坛将邀请来自巴西、白俄罗斯、新加坡、泰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于大会现场进行观点的阐释与思想的碰撞。

 

拟邀嘉宾

 

外籍嘉宾:

巴西科技创新部秘书长,丹尼尔·阿尔梅达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系统分析与战略研究中心所长,贡恰罗夫·瓦列里·瓦列里耶维奇

IPI首席技术官,AlvinHow

泰国IDG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Guy Veravej Ornthanalai

Wazoku创新生态系统高级总监,Schonning Eysturoy

里约联邦大学科学园主任、巴西科学院院士,Romildo Dias Toledo Filho

 

中方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施国跃

上海银行副行长,俞敏华

香港浸会大学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

 

重要仪式

 

论坛一: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

1、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启动

2、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首发首秀暨示范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及发布

3、技术经理人百位合伙人(TT100)启动仪式

4、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开幕仪式

 

论坛二: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汇

  1.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发布
  2. 《2025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发布
  3. 《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评估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4. 《概念验证机构建设与服务指南》发布
  5. 技术经理人系列教材(慕课)发布

 

论坛三:2025 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闭幕式暨胡润创界者颁奖典礼

  1. 2025胡润创界者·长三角技术经理人榜单
  2. 2025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
 
技术需求精选

 

大会将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低碳技术、数字技术等八个产业方向,线上线下将发布10000余项技术需求,所有技术需求预计将带来200亿的需求投入金额,其中线下参展大企业20家。

 

中建八局

 

智能机械用的低成本6轴高频MEMS力-惯性复合无线传感模组:聚焦于低成本6轴高频力传感技术,要求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MEMS工艺创新及抗干扰设计,实现单模组成本降低90%、频响≥20Hz、无线传输时延≯20ms,支撑智能施工装备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力控作业。

 

绿色技术银行

 

1、哈萨克斯坦休钦斯克-波洛夫斯基生态度假区建设项目:寻求合作伙伴或投资者参与项目,负责集成项目规划所涉及的光伏、节能建筑材料、雨水收集系统和智能水电管理系统等先进的绿色技术,为生态度假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哈萨克斯坦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国家网络建设项目:寻找可提供充电站建设、安装、运营及电动车充电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揽子服务的合作伙伴。

 

视比特机器人

 

非结构化焊接场景下工件的感知与实时跟踪:面向船舶制造等焊接场景中非结构化环境、焊接对象结构异常复杂、尺寸很大等特点,视比特机器人针对焊接几何形状复杂、焊接产线柔性差,以及多焊接机器人协同一致性差、适应不同产品路径轨迹困难等挑战,将通过研究多焊接机器人自适应轨迹规划和自主协 同轨迹生成等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多机器人焊接系统的整体焊接效率、对不同焊接产品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多层等复杂工艺焊接一致性。

 

需求投入金额:3000万—6000万元

 

国巡机器人

 

面对复杂恶劣场景,机器人软硬件适应性及算法应用:面对越来越复杂恶劣的工业场景(高温、高危爆炸、毒气),对于机器人的软硬件及算法应用是一项巨大挑战,国巡机器人寻求多项技术以及人才,预计在未来2年内投入相应费用研发,以此攻关技术难点。希望有更多拥有自主专利、具备研发能力并且经验丰富的团队进行合作。

需求投入金额:3000万—5000万元

 

海智在线

 

1、用于实验室设备中的3D培养皿的图层材料;

2、离心机中的碳纤维转子研发;

3、医疗研发产品的验证

4、轴震动监测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需求投入金额:1000万—4000万元

 

美鲸灵

 

国内抗衰美容需求日益增长,而高端市场被进口设备垄断。公司团队致力于通过全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突破能量源技术在抗衰老应用上的难题,实现中国制造。公司在激光医学、超声医学等能量类新技术在包括皮肤科、口腔科、妇科、中医科等领域寻求技术合作。希望能与更多拥有自主专利、具备研发能力并且经验丰富的团队进行合作。

需求投入金额:5000万—8000万元

 

东航资产

 

1、一体化线控电动底盘与整车热管理在机场特种车辆上的应用:(1)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底盘平台:实现驱动、制动、转向、悬架、作业一体化协调。可在狭窄机坪或飞机旁实现低速高精度机动;(2)场景驱动的整车热流动规划与分区协同热管理:打通电池、电驱与上装(例如除冰加热系统)的热循环,提高作业续航;(3)多传感器融合与自动驾驶基础:厘米级相对定位、避障与路径规划,为智能作业预留接口;(4)关键指标(建议):±90°大转角行驶单元样机验证;连续作业时长显著提升;能耗与维护成本明显下降:形成底盘域控与整车集成方法学。

需求投入金额:500万—800万元(分阶段投入)

 

2、多功能集成式智能除冰车关键技术(感知x算法x作业系统):(1)作业端高精度位姿感知:基于视觉/激光/红外的多模态融合,实现车辆一飞机相对位姿厘米级实时感知;(2)智能决策与路径规划:开发基于飞机三维轮廓与结冰参量自适应匹配的喷射控制策略,实现除冰液的精准、高效与环保化喷酒作业。(3)冰霜识别与评估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图像识别模型,形成清除效果AI评估模型与数据闭环;(4)样机与示范:完成样机集成与机场场景测试,相比普通除冰车,作业效率提升>30%,除冰液消耗隆低>20%,形成软硬件一体化控制原型与标准化成果。

需求投入金额:500万—700万元(分阶段投入)

 

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

 

1、面向风电机组结构部件的风电场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为应对风电场布局分散、环境恶劣及结构故障早期识别难等挑战,提升运维效率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以下智能化运维系统核心技术研发需求。(1)构建空-天-地-海协同感知与数据传输一体化网络,集成卫星遥感(SAR影像)、无人机自主巡检、无人船探测及固定传感器,攻克多源异构设备运行数据(振动、温度、应变等)的高效、实时、可靠采集与远程传输技术难题;(2)研发多源异构数据的清洗、融合与特征提取算法,解决数据噪声、缺失与异常问题:并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物理机理模型,开发针对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部件的精准诊断与预测算法,实现故障早期预警与健康状态评估;(3)开发集成式智能管理平台,全面整合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诊断功能,通过可视化技术实时展示设备状态与预警信息,并提供优化的运维决策建议,最终实现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健康管理。

需求投入金额:300万—400万元

 

2、风电叶片UD辅助铺层设备研发:叶片辅梁UD由多层单向玻纤布灌注成型,辅梁结构为空间异形曲面,要求玻纤布随形铺设,目前通过人工铺布方式实现。手工铺层存在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昂等问题,因此需开发风电叶片UD辅助铺层设备,实现:UD半自动铺层、喷胶自动化,取消手动搬运布卷作业,降低劳动强度;SR93叶型铺层作业时间从4小时降低至2.5小时;铺层设备可在不同叶片型号间快速切换。

需求投入金额:100万—120万元

 

3、新型发电机高效冷却结构设计:发电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是制约发电机降本设计、高扭矩密度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冷却方式存在温升分布不均且温差大,批量产品温升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需要研究风力发电机现有冷却方式分布不均的机理和原因,开发一种新的冷却结构或冷却方式,实现:相同电磁方案优化后发电机定子最大温升降低10K,转子最大温升降低15K以上;发电机定子温差控制在15K以内,转子端部温差控制在15K以内;通过优化冷却,发电机成本降低2%以上。

需求投入金额:80万—100万元

 

4、大型柔性风电叶片双向疲劳测试系统研制及评价方法研究:(1)研究双向疲劳测试加载控制技术及测试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摆振与挥舞的耦合同步加载,形成测试数据处理方法。最大加载载荷>150000kNm,加载偏差<1%;(2)采用几何位姿解耦和自适应阻抗控制等技术进行控制器研制,实现精准协同控制,完成双向疲劳测试系统开发;(3)研究构建安全性验证评价体系,实现双向疲劳测试摆振、挥舞、扭转载荷的实时分析、比对以及疲劳寿命分析,疲劳寿命误差控制在土10%以内;(4)制定科学和完善的叶片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法,编制大型长柔叶片双向疲劳测试规范和标准;(5)完成100m叶片双向疲劳测试系统及评价应用示范,并至少运行24h,形成双向疲劳测试技术规范1项。

需求投入金额:400万—500万元

 

5、新型电力系统氢能应用的技术:(1)建设绿电制氢示范平台,采用高效、低成本的制氢装备,与微电网控制系统相结合,为整个绿电制绿氢、绿氢存储及高效率转化、应用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展示测试的平台;(2)研发一体化高效可逆的氢储能装置,将多余的电以及低谷电通过电解水以“氢”的方式存储起来,再用氢燃料电池发电并网,提高“电一氢一电”的整体系统效率,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氢储能装置;(3)研发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移动发电车,从电力系统实际需要和氢能应用展示出发,将甲醇在线重整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结合,研究开发基于甲醇重整的功率大于200KW的应急发电车,为现有电力系统解决不同场景提供新型应用工具;(4)研发阴极低铂(铂含量只有现行电解槽的1/3)、阳极超低铱(铱含量只有现行电解槽的1/4),单位制氢耗能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

需求投入金额:400万—500万元

 

6、太阳电池金属化技术研发(浆料减银或无银):太阳电池金属化过程中使用的银浆成本较高,且银资源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降本增效。此外,银浆在印刷、烧结等工艺环节也存在细线化技术难以突破等技术瓶颈,影响了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和大规模生产的稳定性。现提出减少浆料中银含量或实现完全无银的太阳电池金属化技术研发需求。(1)开发出浆料中银含量减少50%或完全无银的新型金属化浆料及配套金属化技术;(2)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以上,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6.5%;(3)金属化工艺实现细线化技术突破,银浆单耗降低10mg/片以上,同时保证电极的导电性、可靠性以及与电池片的焊接稳定性等性能不低于现有银浆工艺水平;(4)在生产稳定性方面,新工艺的电池产品在大规模生产中的良品率达到95%以上。

需求投入金额:100万—120万元

 

人才需求

 

2000+全国科技创新人才需求

1000+技术经理人现场“淘”展,提供定制化对接服务,淘出真金

 

聚焦引才用智,提升科管双力,重视技术经理人。大会将助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做好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和留存,重点关注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技术经理人等岗位的招聘需求,为相关单位匹配高精尖人才,提升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领导力,线上线下发布全国2000余项人才需求,深度挖掘科技型企业基于创新能力提升与技术需求而衍生出来的高精尖人才岗位需求;技术经理人千人“淘”展活动将延续并升级“淘”展理念,以挖掘企业需求、推广企业成果、培育技术经理人为核心宗旨,“淘”出真金、“淘”出机遇;大会将发布2025胡润创界者·长三角技术经理人榜单,彰显技术经理人的风采,宣扬技术经理人在技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技术经理人相关论坛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汇、世界技术经理人峰会等,将邀请深耕不同产业方向的技术经理人从供需对接、商业策划、项目运营等方向带来不同分享。

 

展商(馆)精选

 

企业创新区

 

国富氢能

 

重点项目介绍:针对当前氢能产业高压储氢成本高、跨区域输配受限的痛点,以及跨区供氢、终端场景高效储用对大产能液化装备的迫切需求,该装备可突破氢能储运瓶颈,助力打通氢能储运关键环节,加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作为国内首套大规模商业化10吨级民用液氢装备,实现年产液氢13200吨(基于10吨/日产能及项目规划运行周期)的工业化产能,填补国内大产能氢气液化装备及民用液氢大规模制储运领域空白,标志氢能核心技术 “卡脖子” 突破。

 

仅三生物

 

核心产品:麦角硫因(EGT) 为第五代细胞级抗衰成分。GeneIII仅三麦角硫因,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突破传统工艺限制,实现99.99%超高纯度及30吨发酵罐量产(成本降超90%)。行业首获人体临床验证(国家官网备案号ChiCTR2400093739)(国家官网备案号ChiCTR2400090987),在肝健康、睡眠健康、眼健康多领域均有显著功效并取得突出的成果,麦角硫因的线粒体级抗氧化能力(效果为VE的60000倍)获国际权威BarryHalliwell教授背书。成功推动原料成本直降9成,主导制定团体标准,并带动终端类目增速6000%。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临床级验证,成为继玻尿酸、胶原蛋白后的生物活性成分新标杆。

 

 

岛津

 

全球著名分析仪器制造企业,成立于1875年,今年是 150 周年庆典,2007 年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聚焦创新技术研发。此次带来最新分析仪器研究成果:All-in-One一体化小型质谱(OMS),全集成原位分析用多功能小型数字离子阱质谱仪,针对有机合成监控及教学、毒物毒品筛查、生产品质管理等领域,寻求全球技术合作。

 

 

针对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我们今天带了先进的整体解决方案,用创新的专利技术,解决复杂分析难题。方案覆盖生物药质量控制、半导体行业全流程分析方案,涵盖杂质分析、缺陷分析到在线监测等,助力产业质量管控与创新 。

 

美精灵

 

9月21日上午将在中心舞台举行发布会,核心亮点:

1、成果转化的标杆案例:“科学家 + 资本 + 市场” 铁三角模型,从理解科研团队的技术需求,到链接资本力量加速研发,再到锚定市场痛点打磨产品,最终实现 “实验室成果” 到 “商业化产品” 的 0-1 突破。

2、重磅发布美鲸灵“冰美肌 MJ6”

以超频冰导技术、AI 分区定能系统、医规级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重构抗衰体验,实现世界第六代是中国第一代的技术跨越。

 

 

3、超大规模的产业协同,构建全球化合作生态

全球 / 全国 / 门店合作伙伴授牌,搭建从全球供应链到终端门店的完整合作网络;推动福瑞达战略签约等重磅合作,展现产品向全球化市场布局、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强劲势头。

 

中坚特信

 

专注于高端防火隔热安全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的创新科技企业,成立于2025年,集研发应用于一体,致力于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公共安全提供领先的防火隔热技术支持。

 

公司核心品牌“管盾™”涵盖多类创新型防火产品,包括耐1000℃以上持续灼烧的纳米陶瓷阻火隔热板、A1级防火隔断系统、生态纳米阻燃灭火剂等,具备轻量化、高强度、绿色环保等特性,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通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权威认证。

 

视比特机器人

 

视比特智能下料分拣产线:面向重工行业工件切割下料分拣场景,运用自主研发的 AI+3D 视觉、多机器人智能协同控制、多任务实时规划与调度等技术,实现了上万种切割件在线精准识别、柔性分拣以及智能规划码放,适应复杂作业环境以及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需求。此外,产线结合上下游工序,实现了高度信息化,支持全流程质量可追溯管理,为排产优化、工艺优化提供决策依据。视比特自研的智能分拣产线已在工程机械、船舶制造、矿山、钢构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实现批量落地。

 

 

视比特SmartFit汽车门盖智能装调系统:专为汽车主机厂四门两盖的智能化、柔性化、高精度安装调整场景而设计,涵盖了门盖调整、铰链调整、螺栓拧紧等多个工艺模块,通过AI算法实现智能化调整,确保门盖与车身的智能装配。SmartFit系统突破了传统装调系统在精度和效率上的局限,实现了高精度与高柔性的统一,具备多车型共线的柔性适配的能力,助力装调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升级发展。

 

 

坤吾智能产线设计与开发平台:视比特面向智能产线和智慧工厂的设计与开发,研发了坤吾工业智能软件平台,融合数字孪生、低代码开发、工业大模型等技术,支持智能产线解决方案的一站式设计与开发。坤吾提供自研CAD-to-3D大模型,可从产线CAD图纸快速构建/生成3D数字产线;自研LoCoGen大模型实现了产线控制软件低代码的自动生成和AI辅助调试,全面支撑智能产线系统的自动生成、柔性编排、虚拟调试、一键部署和高效运维。平台汇集了丰富的感知、规划、控制、运筹等AI预置组件,兼容绝大多数主流工业协议,支持数据驱动的产能仿真分析与智能排产调度,赋能用户快速构建和选代各类智能工业应用,实现智能制造系统的持续开发与全生命周期运维,引领工业制造进入智能、柔性、敏捷的软件定义新时代。

 

 

中铁市政

 

多功能管道测径仪:AIS-200多功能管道测径仪通过多传感器耦合技术,实现对管道多项基础数据信息的精确测量,如测径仪将集成RTK以实现管网三维坐标的精准采集:集成激光测距技术,实现对管径的精准采集。实现可将管网平面图嵌入GIS图中,且在APP端和网页端能够查看GIS图中的管网实际位置。多功能管道测径仪结构将由测量终端、伸缩杆及移动PAD组成,其中操控测径仪的APP将安装于PAD终端上,以方便携带。

 

 

管道检测机器人及污水管免断流缺陷检测技术:该技术在不影响管道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管道机器人携带多种检测设备同时进行管道缺陷检测,并通过机器对多源检测信息进行缺陷自动识别、分类、分级,获取管道缺陷信息,掌握管道的结构和功能性状况,制定必要的修复措施。该项技术已在鹰潭项目完成试验准备工作,试验完成后将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污水管道修复工程领域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并为公司在后续项目的施工中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本项目的实施和成功示范,在城镇污水管网修复市场得以进一步开拓发展。该项技术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4项。

 

 

上海化工研究院

 

重要成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及稳定同位素医用试剂方面技术成果,其相关产品已由我司自主产业化:全球首创3万吨/年连续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淤浆环管成套工艺装置在河南濮阳顺利生产;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碳-13同位素多塔级联低温精馏工艺技术产线在安徽合肥实现稳定运行。

 

新生物产品展示: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临床质谱试剂盒、重氧水&低氘水。

 

 
 
 
 
 

超高材料产品展示:UHMWPE防弹衣插板、UHMWPE隔膜、骨科手术缝合线。

 

海智在线

 

海智创新验证研究院,服务各类创新主体:

 

0-1:对各类创意与创新产品,通过提供产品设计、工程实现、模具开发、快速制造、实验检测等全流程的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实现创新产品从“创意”到“落地,打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1-N:对创新产品的大规模定制提供稳定生产与优化降本。

 

绿色能源领域:双极板-电解槽,通过工艺优化和专门定制的工装,提升制造效率,保证加工精度;根据订单需求量,重新组织供应链,调用不同工厂协同生产。

 

医疗领域:医疗运转箱,工艺团队对部分吸塑组件做了工艺改进,让批量制造成本更低;组织平台上的7家供应商协同生产,高效管理供应链。

 

半导体领域:精密机加工、精密冲压与精密注塑,通过结构优化和工艺设计,在可控成本范围,完成验证,其中一款零件价格从8块多降到1块以内;在完成精密机加工的验证之后,陆续完成了精密冲压与精密注塑工艺的验证,并稳定供货。

 

 

东航资产

 

东航资产坚持“树品牌、强创新、快融活、促转型、拼营收、抓精益”的经营发展思路,聚焦重资产投资建设工程委托管理、航空地面设备、资产运营管理、物业酒店五大产业集群。东航资产紧密围绕航空主业布局,服务主业,培育中国东航实物资产的整合、管理、经营与处置能力,提升资产运营效能,打造中国东航实物资产运营管理平台。

 

成果展示:

 

国内首套SDV9200飞机除冰车

JC-32E散装货物装载机

SCPL-14E散装货物装载机

KT-58E 旅客登机梯

HQ03-E氢能源飞机清水车

QFC-25氢能源行李牵引车

 

中电金信

 

基于全栈信息技术的金融数智化咨询及软件提供商,重点行业数智化转型服务专家。

 

重要成果:

 

“源启”,依托中国电子全栈自主计算产业链,采用新一代技术架构,为金融及重点行业打造的数智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源启”面向行业场景,依照系统工程方法论,进行全栈技术产品的验证、适配、定制和调优,实现软硬一体化设计和垂直打穿,打造可靠替代传统架构的技术底座,满足行业应用对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极致体验、高速构建和绿色持续的要求,助力经济社会深度数智化转型。

 

 

国际长廊

 

桃浦智创城

 

自首届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以来,桃浦智创城馆连续多届参展,持续展示其作为上海西北部科创高地的综合实力。本届展会中,桃浦智创城馆携多家区域内优秀科技企业共同亮相,涵盖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体现桃浦智创城在区位优势、创新生态与绿色发展方面的突出成效。

 

参展企业:上海松椿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与数字化驱动方向)、上海三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的几何量工业测量/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趋势线(上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色列唯一同时专注医疗、农业和食品科技领域的国家级持牌孵化器)、上海黛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色列和中国的顶尖医学美容、物理学专家和生物学团队组成)、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着重研发人体运动功能代偿、康复和重建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上海浦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智能座舱和汽车电子的开发、生产和服务)、上海参暮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现代食品问题解决方案)。

 

上海参暮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现代食品问题的解决方案,推出经过概念验证的感觉系统调控技术,也就是“超级X分子”来改进产品。该技术使我们能够有效降低有害添加剂含量,同时保持或改善产品感官特征。从而大大减少人们对超加工食品依赖,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就现代药物和中药而言,感官特征的显着改善将使消费者能够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会受到不愉快感官体验的阻碍。

 

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每康智能的核心团队来自海内外顶级高校,并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知名团队进行医工合作,着重研发人体运动功能代偿、康复和重建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手部代偿柔性外骨骼系统作为瘫痪手的外延设备,实现了偏瘫手的功能代偿,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云端和5G我们把对患者的关怀推进到社区乃至家中,极大缓解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德国馆

 

参展企业Silux(高科技初创企业,专注于高性能 CMOS图像传感器(CIS)和混合信号IC的研发)。

 

 

Medical cooling(医疗器械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创新公司,专注于通过其创新产品提升紧急护理水平)、Simcasting(成功试制了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动静涡旋)。

 

 

法国馆

 

参展企业Plasseraud IP(法国最大的知识产权法律集团,在中国设有上海办公室)。

 

Gyrolift(专注助老及医疗辅助器械)。

 

 

芬兰馆

 

参展企业Genano(室内空气净化领域的领导者,业务遍及各个领域,包括实验室、诊所、生产洁净区、物流大厅和其他生产设施)、書米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十余个欧洲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北京和九江各有一家子公司,致力于从事中外教育、文化、体育交流工作)。

 

荷兰馆

 

参展企业RACOFORCE(通过合规、高效的用工解决方案,为消费电子、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及智能设备行业提供专业的维修、安装与工程支持)。

 

参展项目:磁能制冷/制热项目,基于磁热效应的新型环保制冷技术,通过在磁性材料上施加和撤去磁场,引发材料温度变化,从而实现制冷或者制热。

 

概念验证中心

 

基因递送和基因编辑技术概念验证平台(上海天泽云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基因递送和基因编辑技术是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直接影响遗传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然而,当前国内CGT产业面临“工具不成熟、递送不精准、验证成本高、底层缺IP”等广泛痛点。本项目旨在围绕AaCas12bMax等基因编辑平台、非病毒靶向递送平台、主动靶向病毒载体平台三大技术验证方向建设一个国际领先的基因递送和基因编辑技术概念验证平台,支撑外部单位提出的药物开发新靶点、新机制、新作用模式组合等创新概念的早期验证与转化设计,实现从分子工具—递送载体—模型体系—验证分析的一体化联动。通过集中化研发降低企业技术开发风险,推动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助力中国CGT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集成电路材料概念验证平台

 

集成电路材料概念验证平台以材料技术突破为核心,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集成电路材料成果从“种子”成长为“产业幼苗”。平台位于临港新片区,拥有7800平方米超洁净实验室(十级至千级),通过ISO9001、ISO27001、CNAS、CMA认证,平台专用千级公共实验室达1000平方米。配备140余台国际先进检测与验证设备,涵盖CMP抛光、高通量薄膜、无掩模光刻、磁控溅射等验证设备,可提供测试分析、研发验证等一站式服务。

 

 

平台亮点:

 

1.技术专家团队

平台依托资深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进行项目评审与决策,保障资源的高效精准投入,最大限度降低试错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虚拟验证+实机验证

虚拟验证先行,实机验证落地。平台利用AI海量筛选、优化方案,再于超净实验室进行实机验证,极大缩减试错周期,推动材料研发从“经验驱动”迈向“智能驱动”。

 

 

3.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

近200家单位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用”全链条服务与需求对接机制,高效匹配资源攻克产业技术痛点。

 

临港新片区超宽禁带半导体概念验证中心(上海临港司南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临港新片区超宽禁带半导体概念验证中心,是由上海临港司南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创新平台,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超宽禁带半导体(如氧化镓、金刚石、氮化铝)材料、器件与设备的研发与验证中心。中心依托临港新片区的科研基础和产业资源,拥有专业化实验环境、先进设备及服务能力,能够支持从材料制备、器件加工到性能测试的全流程研究活动。其设立旨在推动超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集群。

 

核酸与大分子生物医药概念验证平台(上海梧桐岛生命科学研究院)

 

聚焦技术突破、人才培育与机制创新,致力于为生物医药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从早期研发至概念验证的全流程支持。概念验证平台充分依托梧桐岛研究院世界一流的科研优势,搭建RNA调控、修饰及递送系统的研发平台,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填补国内在RNA药物、诊断技术等研究领域的空白。通过突破技术瓶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培育复合型人才,助力上海打造全球RNA产业高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领先、高原创性的七大技术平台可服务于生物医药全链路:蛋白质生化及功能表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与化学蛋白质组学、细胞表面蛋白高灵敏度定量检测、RNA多维调控研究、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核酸药物全链条支持、细胞治疗创新支持。

 

“共创伙伴” ,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全周期支持服务:基于七大平台的技术服务、人才加速器、开放性实验室、全流程陪伴和市场对接服务、高潜项目提供启动资金。

 

 

验证项目案例-快速分子病理检测平台:派优秀科学家帮助搭建并优化其基础技术平台,对于技术路径选择和技术可行性,提供一流科学判断和支持,提供研发的实验设计思路;根据项目要求,补足其技术能力缺陷,向其开放细胞流式分析平台,司静文研究员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广泛的产业资源网络,帮其对接上市公司云康股份、金域医学;配备专业团队,首席财务顾问王灿、法律与知识产权顾问揭群菓助其谈判,制定谈判思路、最大程度地维护项目利益,最终获得云康横向项目经费64万元及其他后续合作项目。

 

脑机接口概念验证平台(上海临港司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由上海临港司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的脑机接口概念验证平台通过整合底层技术突破、创新产品验证和临床场景牵引各环节,构建“假设探索-跨学科合作-科学验证-临床转化-商业落地-资本赋能”全链条转化支撑模式。概念验证平台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单位,以及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等渠道征集突破技术瓶颈或开辟应用场景的项目,按照可行性验证、原型开发、临床前等分阶段提供支持资金和资源支持,最大限度降低试错代价,与高质量孵化器、医疗应用场景等形成创新链条“齿轮组”,加速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和市场的转化。

 

 

司南生命科技公司在闵行区、临港集团,以及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按照上海市建设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的整体部署,打造脑机接口概念验证平台,联合高校院所、医疗单位、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形成早期项目发现、验证及孵化机制。概念验证平台组织项目经理人团队,完善技术验证、商业验证等验证转化服务能力,与高质量孵化器、小试中试、创新型应用场景等形成创新链条“齿轮组”,提供专利布局、质量标准、测试认证、科创金融、注册申报等增值服务,强化脑科学、脑机接口、神经医学等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培育未来产业“科创核爆点”。

 

上海硅基光电子概念验证平台(上海光电科技创新中心)

 

技术验证:构造开放的硅光芯片流片制造和测试技术体系,突破高端硅光芯片流片资源瓶颈,打造场景应用验证能力,以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链条技术能力对硅光创新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验证。

市场验证:将扫描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成果,挖掘初始验证成果的核心价值,以技术服务、成本补贴等多种形式培育、支持其开展应用验证和产品落地,建立里程碑式的支持与验证服务机制。

协同孵化:协同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进行产业孵化,以项目经理人制度核心,联合外部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做好创业孵化、技术投融资、渠道构建等市场资源对接,整合资源助力项目转化,探索“科研—产业—资本”模式。

 

 

转化门诊

 

作为此次2025 InnMatch技术转移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成果 “转化门诊”将与生命科学成果“转化门诊”共同构建特色“双门诊”,专家团将在大会现场提供1v1专业服务,协同促进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门诊”

 

科技成果 “转化门诊”是由中科优势 / 探究资本 TTFA 发起的专业服务平台,聚焦破解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难题,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实操支持。

 

门诊于2023年落地沪上首个站点;2024年进一步升级为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上海站)核心组成部分,正式走进上海高校体系,至今已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机构开展38期服务,汇聚沪上技术转移、IP运营、法律、投融资等领域资深专家20余人,累计对接项目374个,遴选50余项具备商业潜力的成果,目前已有19个项目进入准概念验证阶段,10个项目推进赋权成立公司,转化合同金额超3亿元。

 

对企业方:以需求导向为核心,协助企业将模糊痛点转化为“有明确技术方法、指标与解决标准”的实质需求,同时分析需求所处产业链与供应链关系,评估工程-技术能力、投入成本及风险,再联动高校技术团队与探究资本TTFA等资源,实现“需求提出-技术落地-市场转化”的无缝衔接,降低企业盲目投入风险。如果企业正面临技术需求界定不清、科研资源对接不畅、产业化风险难把控等问题,加入转化门诊,可获取技术匹配与全周期转化支持。

 

对成果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精准服务的方式,搭建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由成果转化、技术转移、IP 管理与运营、法律、投融资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转化面诊”团队,针对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遇到的瓶颈和细节问题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建议,并建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转化思维,从而降低转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打造“项目汇聚—分 类引导—专业赋能—精准输送—落地转化—跟踪陪跑”的科技成果分类转化创新链条,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精准转化。如果科研项目正遭遇成果转化路径不明、风险难规避、市场对接断层等困境,参与转化门诊,获得专家团的针对性指导与全链条陪跑,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场的转化通道。

 

生命科学成果“转化门诊”

 

生命科学成果”转化门诊”是2025年进一步升级为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核心组成部分,是由上海中科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基金会、国科新研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Scimatchmaker)、上海探九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及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发起的专业服务平台,聚焦破解早期生命科学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难题,为全球生命科学创新技术至商业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门诊分类:核酸药物与RNA创新门诊、核药与放射性药物门诊、多肽与PDC药物门诊、基因与细胞治疗门诊、大分子与双抗门诊、小分子与合成生物学门诊、创新器械与数字健康门诊。

 

 

大会预计将组建一个超过20人的顶级专家团,确保每个门诊分类都有相匹配的专家支持。

 

未来科技体验区与成果集市

 

以体验科技创新成果为核心,包括体验美容、大健康、食品、娱乐、教育的技术转化产品为主。

 

1、医美项目(美鲸灵):现场体验美容仪器(预计三台机器)

2、大健康项目:无创血糖仪、自动眼征仪(通过眼球检测、检查内分泌、甲状腺等情况)、AI健康手表、AI健康戒指等

3、食品:现场品鉴、活动打卡等

4、机器人:AI教育等机器人互动体验、AI图片设计

5、其他产品展示:益生菌、保健品、果酒、宠物食品等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