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软产业频道第六期: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新的万亿级赛道

发布于:2023-11-30 11:04

低空空域是人类待开发的新无人区,不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还有比地面交通更高维度、更丰富多样的产业和应用前景,更有实现超万亿级的产业规模的可能性,值得人们去探索开拓。

 

2023年11月1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讲席教授/智能交通学域署理主任杨柳青、智慧尘埃Asmote联合创始人及CEO陈沫共同做客“浦软产业频道”第6期节目,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教学)杨旸主持下,围绕“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新的万亿级赛道”主题展开分享和交流,探讨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

 

 

上海浦东软件园作为央地共建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创新社区。为进一步打响“浦软”品牌,加快服务园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推动园区“引进来”与“走出去”,形成全国性辐射效应,上海浦东软件园与《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强强联合,于2023年8月9日共同打造并上线了“浦软产业频道”。

 

紧抓低空新机遇,创造经济新形态

 

李世鹏在主题演讲中探讨了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和潜在前景,认为低空飞行是一个崭新领域,具有多重优势,如碳排低、拥塞少、路径短、时间短、新范式、易协同、门槛低以及无缝接驳等。李世鹏分析道,“人类向低空拓展,不只是一个尺度的扩张,更是一个维度的扩张,带来了无限的新经济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拓低空世界是人类勇闯无人区的又一个里程碑。随着低空发展的各种进步,低空经济会带来生活、工作和产业的范式升级,是新的经济增长极。

 

 

李世鹏介绍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政策支持、应用规模化、飞行器技术以及有序的安全管理,同时指出低空经济发展缺乏数字化的“空中之路”以及“路上”的科学、有效、安全的交通规则,唯一的解决之道在于数字化技术。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标准化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研发精细化的管理技术和系统,以支持高密度、高频次和高复杂度的低空飞行。李世鹏强调,低空经济是一个融合各种现代数智技术的朝阳产业,他呼吁政府、空管、运营企业、飞行器制造商等各方共同协作,一起投身低空经济浪潮中。

 

无人机赋能空地协同,打造低空经济新范式

 

港科大(广州)智能交通学域聚焦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研究分析现代交通运输问题,涵盖海、陆、空综合交通模式,旨在提升人流和物流交通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学域署理主任杨柳青指出,作为低空经济关键基础设施,无人机具有低成本、高灵活性、支持高质量通信链路、可快速部署动态规划轨迹等优势,不仅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还能够充当网络化的通信节点、计算节点和感知单元,对物流和人流交通系统高效运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无人机将在未来的智能网络中大显身手,-显著增强数据传输、环境感知、边缘计算以及规划控制等功能效果。杨柳青分享了无人机在通信、计算、感知和控制方面,赋能空地协同的最新研究和工作成果。就无人机而言,尤其是载人eVTOL,它的规划和控制涉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杨柳青提到传统城市交通系统在提供城市出行服务的同时,产生了较高的社会成本,例如城市土地过度占用、城市交通拥堵、温室气体排放、拥挤的出行体验,城市低空出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设计城市低空出行运营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挑战,如何实现可盈利、可持续、可监管、风险可控而且可量化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通感一体化无线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的“高速公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推广普及和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管执法,机场、涉密单位等敏感区域防控,无人机安全运营等都亟需可靠的无人机监测技术。在低空经济中,通信感知融合至关重要。陈沫从技术角度探索建立基础设施以实现无人机的有效管控,解析通感一体化无线基础设施在低空经济中的重要性。

 

 

低空经济无人机管控需要广域覆盖,特别是对大片区域的连续覆盖。考虑到组网成本,陈沫建议采用一体化射频和基带功能以降低部署复杂性,还需要具有公里级的探测距离以降低成本,并能够识别非无人机装置或自然物体。现有的公网或低频段基础设施是否能够满足低空需求?陈沫解释称现有公网主要在低频段工作,而低空需求可能需要使用毫米波频段,其特点是高频宽,提供更高分辨率,尤其是在检测小型物体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毫米波是最佳的技术路线,能够实现更高的感知精度和通信性能。陈沫希望能继续发挥毫米波的技术特性,赋能低空经济长期发展。

 

分享跨学科创新、地区协作与频谱资源合作洞见

 

互动交流环节中,围绕低空经济实现跨领域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如何协作共赢、因地制宜发展重点领域,如何实现跨部门、跨运营商的频谱资源合作和再利用等话题,嘉宾们分享真知灼见。

 

李世鹏再次强调了低空经济的复杂性,多领域可以协同攻关技术问题,但空域管理面临一定挑战。李世鹏还提到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政府应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避免企业垄断和行业问题。低空经济并不涉及跑马圈地,因为最终管理将下沉到城市级别。李世鹏建议各地从应用场景出发,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避免过早投资基础设施。在他看来,小范围内的技术试验是低空经济的发展基础,频谱资源问题也将在国家政策和发展需求下得到解决。

 

 

在杨柳青看来,低空交通系统不能脱离地面交通而存在,低空经济不仅是空中运输,还需要考虑与地面交通、物流、人流的整合。适应低空经济需求的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考能力,交叉融合创新与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低空经济的原动力。杨柳青进一步论说,在海上发展低空经济同样拥有巨大潜力,应用场景包括水域感知、海上风机、海底采矿和生物保护……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学术和技术的双重角度出发,需要密切关注未来频谱资源的释放以及与低空经济相关的通信网络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低空经济多维度需求。

 

实现低空经济的跨领域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任务,其中涉及多种技术融合,包括通信技术、感知技术特别是雷达感知、人工智能和航空技术。为迎接这一挑战,陈沫表示将构建多元化的团队,在通信技术方面加强已有能力,同时引入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通信的标准化在于解决全球漫游问题,如果各地都有不同的低空政策和管理方式,无人机在不同地区之间将无法通行。陈沫分析在低空经济领域制定标准、细分规则以及考虑区域特点和需求选择应用场景是关键,以便有效管理和协调低空经济,推动经济一体化。陈沫最后提到了频率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毫米波频段的分配,希望借鉴自动驾驶行业的成功经验,国家能够为低空行业分配专用频段。陈沫相信未来在频率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支持下,低空经济将在几年内取得重大进展。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