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营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025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在京举行

发布于:2025-09-18 15:48

当公益的纯粹性遇上商业的驱动力,企业公益营销究竟是“双赢的创新”还是“初心的妥协”?

 

2025年9月1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多特瑞提供公益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2025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在北京举行。聚焦“企业公益营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辩题,正反方8位辩手展开精彩辩论,观点交锋,引发了现场观众和网友们的思考与热议。

 

最终,支持“利大于弊”的正方辩论队取胜,获“最佳辩论队”称号,正方三辩刘权为“最佳辩手”,直接晋级2025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致辞中表示,企业公益营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价值融合的典型现象。一方面,它被视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公众信任的有效途径。通过公益营销,企业不仅能够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还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另一方面,它也伴随着诸多争议,当公益成为营销的“包装”,或善意被商业动机“裹挟”,过度商业化、缺乏透明度的行为,不仅难以产生真实的社会效益,更会损耗公益公信力,加剧公众对企业的负面认知。此次辩题是华夏时报社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发展关系的长期观察,他期待各位辩手的精彩交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宋厚亮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宋厚亮在致辞中提到,公益辩论赛是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反思公益发展的逻辑和价值观,甚至能为更多公益行动提供指导。他期待通过8位辩手的对话,探寻商业与公益的共生之道。

 

多特瑞资深公共关系总监刘玮

 

多特瑞资深公共关系总监刘玮从企业的视角出发,谈到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如何做好公益活动仍处于摸索阶段,此次两组辩手的辩论有助于企业做好公益营销,推动商业向善。

 

企业公益营销:是三方共赢还是豪赌

 

在比赛环节,正方一辩、营山县朗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杨旋率先发言。她认为,企业公益营销开创了企业、社会、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可持续新范式,能够精准地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商业机遇,将公益热情转化为市场动力,是企业理性与善意的最高效结合。

 

对此,《华夏时报》金融部记者付乐作为反方一辩指出,对方辩友忽视了企业可能存在稀释公益本质、消费公众信任的问题。同时刻意回避了核心点:企业进行公益营销的首要动机究竟是公益,还是营销?部分企业开展公益营销,是将其当作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品牌曝光手段。

 

反方辩论队全员

 

随后,在双方对辩环节中,正方二辩、《华夏时报》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丁誉淇,正方三辩、中国狮子联会教育培训委员会2025—2027年度主席刘权,反方二辩、自由公益人马保国,反方三辩、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书华,先后针对“公益营销是否会挤压边缘化草根社区的行动”“若没有公益营销催生的社会监督,自律性薄弱的企业是否更容易催生问题”等论点,展开提问和反击。

 

正方辩论队全员

 

在自由辩论阶段,反方提到“企业公益营销存在虚假宣传、挪用善款等违规操作空间,损害公益事业声誉”,正方认为“这是将个别违规视为普遍问题”。而针对正方提到的“依托企业资源与技术优势,能针对性解决环保、教育等公共领域难题”,反方反驳“公益是否只有依赖于商业才能生存”,正方再次反驳“若无资金支持,山区儿童及贫困弱势群体当如何帮扶?”……辩论现场讨论异常激烈。

 

结辩环节,正方四辩、长沙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兼项目办主任黄灿总结称,不能“因噎废食”,公益营销虽不完美,但它是当前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公益模式。反方四辩、百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唐昱州则表示,他们反对将公益工具化、商业化,因为“看本质,公益营销是带毒的蜜糖;看现实,信任崩塌没有赢家;看生存,我们输不起这场豪赌”。

 

寻求边界:企业公益营销应做好平衡

 

华夏公益辩论赛首席评委、媒体人、纪录片制作人王世军

 

华夏公益辩论赛首席评委、媒体人、纪录片制作人王世军在点评时提到,这场辩论赛并非排斥企业介入公益事业,而是要找到企业在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力量的最重要边界点。他呼吁更多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并在透明规范、平衡商业追求与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之间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学术主任、华夏公益辩论赛总顾问唐昊

 

“我认为这个辩题可以回应社会上对公益与商业话题的争议。未来,只有让企业公益营销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避免出现非合规性甚至极端式问题,我们才能让商业向善走得更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学术主任、华夏公益辩论赛总顾问唐昊说。

 

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鹏

 

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鹏认为,在判断公益营销时,需关注初心,明确是谁在服务谁很重要。同时也提到企业和公益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李鹏同样鼓励企业多参与公益活动。

 

刘玮也提到,公益可以包含慈善,但慈善不包含公益。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应该明确责任,坚守初心,确保公益活动“最后一公里”能够真实有效。此外,宋厚亮认为,此次辩题背后有很多值得深入反思和思辨之处,期望后续借助别的形式进一步讨论挖掘。

 

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傅敏

 

现场互动环节,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反方一辩、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傅敏进行了分享:“真正的危险并非公益营销本身,而是两种极端倾向。我认为最理想的路径是建立三层防护:第一是设定法律层面的披露标准;第二是在文化层面培育理性捐赠观;第三是在技术运用领域,利用区块链实现全流程的溯源追踪。”

 

此次辩论赛在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同步直播,也激起在线观众的热情讨论:“做公益不只是捐款,还需要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统筹和谋划,这样才能让公益活动可持续化,效益最大化。”“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公益的认识。”

 

智慧交锋,辩以明志。2025华夏公益论坛将于12月下旬在北京举办,届时,2025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也将举行,期待共赴下一场公益思辨之约。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