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商海芳华》专题栏目系列访谈第11期——周勤:从外贸先锋到非遗守护者,用30吨土布编织崇明文化新生
中企视讯(编辑 秦哲瀚)《商海芳华》栏目由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与《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联合推出,聚焦于分享女企业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卓越的创新思维,深度挖掘她们独特的创新实践与不平凡的奋斗历程。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激励更多女性勇敢地追逐商业梦想;以真实的实践案例,推动女性商业力量不断蓬勃发展。
栏目第11期对话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上海布布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勤。在崇明岛的田野与工厂之间,周勤的人生轨迹始终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这位70后,土生土长的崇明人,既是曾在服装外贸领域打拼22年的“汪小姐式”先锋,更是如今耗资千万、收藏30吨崇明老土布,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文化守护者。她用“守正”与“创新”为崇明非遗注入了跨越代际的生命力。

外贸22年
从“配额时代”到第一桶金
“《繁花》里汪小姐的角色,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缩影。”提及早期职业生涯,周勤的语气里满是时代印记。1998年女儿雨昕出生那年,她便踏入服装外贸领域,在配额管制的时代里,与老外打交道、做订单、盯工厂,一干就是22年。彼时的她,在崇明拥有两座大型外贸工厂,一两百号工人日夜加班,“那时候外贸做得风生水起,赚的是美金,汇率好的时候,利润很可观”。
这段外贸经历不仅为她积累了启动资金,更沉淀了宝贵的供应链思维与管理经验——后来带动崇明当地妇女灵活就业、建立“从棉花籽到成品”的闭环产业链,都离不开这段时光的积累。但在事业顶峰时,周勤却悄然埋下了另一个种子:从2000年12月开始,她陆续从崇明百姓家中收购老土布,“那时候40年代到60年代,岛上姑娘几乎都会织布,这些土布里藏着崇明人的生活记忆”。

2019年,周勤做出了一个让亲戚不解的决定:暂停外贸业务,投资800万将其中一座外贸工厂改造成土布文化馆。当她把20多年来收藏的30吨老土布一一整理、陈列时,连她自己都被震撼了——这些布满“三纵三横” 芦扉花纹样的布料,不仅是清代以来芦席纹样的延续,更承载着崇明“路路通”“吉福如意”的民俗寓意。
“好多亲戚说我‘把美金换成破布头’,但我知道这些布的价值。”周勤坚持投入,最终建成了占地4亩、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的布布瀛土布工坊,涵盖库房、设计工作室、老织布机展区等多个门类。在这里,她不仅保存了老布,更开始复盘纹样:从最初的2页纹样记录,逐步整理到12页,为后来的创新奠定基础。2019年,她带领团队用18块不同颜色土布拼接成“崇明岛地图”,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活动中斩获金奖——留白的东滩部分,恰好呼应了崇明作为冲积岛“年年生长”的地理特征,成为非遗与在地文化结合的经典案例。

代际传承
“守正”与“创新”两代人共舞
周勤的非遗事业真正迎来转折点,是2020年8月女儿雨昕的回归。彼时,雨昕已在外企站稳脚跟,却毅然拖着4个行李箱回到崇明:“妈妈,我从崇明走出去,现在要从世界回到家乡,继承你尚未完成的事。”
这句承诺让周勤热泪盈眶。在她看来,自己是“守正”——守住老布的技艺与记忆;女儿则是“创新”——用年轻视角让非遗“活态”保存。雨昕回来后,迅速搭建起2500个土布纹样的数据库,推动纹样授权合作,还带着崇明土布走出国门:2024年2月参加中法建交60周年非遗文化节活动,当外国友人得知这些布料承载着六七百年历史时,无不惊叹;2022年3月携手东华大学亮相波兰时装周,让崇明土布登上国际T台。

如今,雨昕成为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青年人才,受聘为东华大学创新创业导师,母女俩的这场“接力”被传为佳话。周勤笑着说:“以前我总担心这些布没人管,晚上会惊醒;现在女儿接了棒,我终于安心了。”
坚守责任
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引擎”
“活态传承不是将非遗束之高阁进行保护,而是要贴近生活、产生价值。”这是周勤坚守的理念。在产品创新上,她带领团队将老布“做洋气”:用外贸剩余的纽扣、配件做成可转动的文创挂饰,用牛奶盒、碎布头制作低碳台灯,用新疆长绒棉打造碳中和酒店四件套——这些产品既进入民宿、酒店,成为展示当地形象的 “网红伴手礼”。
更重要的是,她将非遗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一方面,录用当地妇女进入工坊做手工,提供稳定就业;另一方面,将外贸时期的机器进行改造,送到工人家中,推行“灵活就业”:花博会期间,工人在家缝制包包,3元/个,熟练者一天能赚300元,“最高的时候,一个订单能带动上百人就业”。她还关注特殊群体:雇佣残疾人进入企业,设计具有童趣的手工马,计划通过拍卖资助自闭症儿童,“手工的温度能抚慰人心,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

作为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三八红旗手,周勤在“商海芳华”的舞台上,始终以“崇明女儿”的身份自居。“传承家乡文化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她坦言,文化产业“活下去”才能谈传承,而女性创业者的细腻与韧性,恰好能在非遗领域发挥优势——“我们能沉下心花费3年时间整理土布,能耐心教工人做手工,也能在商海里守住初心。”
如今,周勤的“出海计划”仍在推进:她希望通过国际研学,让外国游客从“种棉花、染纱线、织成布”的全流程中感受崇明文化;也在持续呼吁建立“崇明手工业联盟”,带动木工、竹匠、织女等全产业链就业。“当非遗成为崇明这个世界级生态岛的配套,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周勤认为,“女企业家在商海里打磨,最终要展现的是‘灼灼其华’的力量。我希望和姐妹们一起,让崇明土布代代相传,让中国非遗在世界舞台上绽放芳华。”
2025年“商海芳华”将聚焦20位协会优秀女企业家,通过多平台立体宣传和多样化推广活动,打造持久的品牌效应,为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全新巾帼活力。
最新文章
风采展播
产业经济
 
      中企视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