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国遇上科技:插画师赵海鸿用画笔为青少年打开科普新视野
中企视讯(编辑 秦哲瀚)4月23日,恰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主办的《校园三国之炫酷科技》新书发布暨科普讲座在交大附小东校区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顾文,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徐佳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科技分社社长钱方针,图书作者戴军、插画师赵海鸿,以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活动。

该书由资深媒体人、畅销童书作家柴小贝与儿童科普作家、动画编剧戴军共同构思执笔,插图部分由插画师赵海鸿(笔名:海鸥)绘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

《校园三国之炫酷科技》作为一部融合故事性与科普性的创新型图书作品,以“校园三国”为创意背景,讲述了棉花糖学校、顶峰学校与奋进学校三所风格迥异的学校,在各类科技活动与竞技中展开友好较量的故事。在这部兼具趣味性与实践性,寓教于乐的科普创新之作背后,插画师赵海鸿用画笔为文字注入了生动的视觉灵魂。
谈及参与创作的初衷,赵海鸿表示,“校园三国”与“炫酷科技”的跨界设定具有天然的视觉张力,吸引她参与共创这个经典IP。她希望通过鲜明的色彩与灵动的线条,让历史人物焕发青春活力,同时将抽象的科技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形象。这种创作理念使得整部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充满了未来科技的想象力。
在角色设计上,赵海鸿匠心独运地通过服装风格展现三所学校的独特气质:棉花糖学校的温暖亲和、顶峰学校的精英气场、奋进学校的务实精神,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这种细腻的角色刻画,不仅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也帮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学校的文化特质。

“选择卡通轻松 + 炫酷的画风,是为了贴合青少年读者的审美,降低科技与历史融合的理解门槛,同时 炫酷 感能精准匹配科技主题的核心气质。平衡‘严谨性’ 与 ‘趣味性’的关键是两点:一是科技元素不凭空想象,做简化设计;二是用卡通化的表情、动态中和严谨感,让角色在科学场景中依然保持生动鲜活。”赵海鸿解释道。
作为一名持有高级中学美术教师资格的教育工作者,赵海鸿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受众视角”。她善于将教育理念融入艺术创作,在长幅插画中运用色彩区分知识点,通过角色表情传递情绪,让画面既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日常与学生的密切接触,让她的作品始终紧扣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和认知特点。

图片说明:赵海鸿的学生王雨熙屡次获奖
反过来,插画创作的经历也让她的教育工作受益匪浅。“创作中不断打磨细节、突破固有思路的过程,让我更懂得如何鼓励学生的创造力。”赵海鸿表示,她经常将插画创作中的“可视化思维”运用到教学中,用绘画逻辑拆解复杂概念,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未来的创作规划,赵海鸿希望继续深耕“科技+经典IP”的融合赛道,用插画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桥梁。她还计划探索”互动式科普插画”的新形式,在画面中融入隐藏知识点和趣味引导设计,让阅读过程变成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校园三国之炫酷科技》的出版,不仅是科普读物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美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生动实践。在赵海鸿等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科普读物正在以更加生动、亲切的方式,为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风采展播
产业经济
中企视讯公众号